天气预报:
 
地方文化
地方文化
首页
>> 地方文化 >> 地方文化
几度风雨张鑑碶
发布日期:2021-11-08         阅读次数:
【文字 】【关闭窗口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在宁波市镇海区城关镇西门中大河入江处,有一座碶闸,它能有效解决外海潮位顶托时内陆的排涝问题,缓解城区防洪排涝的压力。这闸被称为张鑑(新)碶,而老碶则建在前大河右岸。从北宋年间开始风雨沧桑,张鑑碶数度改造、增建,在河海之间起到了枢纽、关口作用。

名字背后的历史渊源

中大河是镇海的母亲河,贯穿全区,是重要的水上交通运输线,也是农业灌溉的重要命脉。中大河原与慈江汇而东流,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年),明州知府兼沿海制置大使吴潜在慈东河、江北大河与中大河交汇处建化子闸,使慈江水西流并阻隔经中大河上溯的咸潮,镇海、慈溪等地10余万亩农田受益,汇聚于丈亭的商贾客旅得免候潮之难。中大河区域则形成独立灌区。慈江至中大河总长49公里,为浙东运河不受海潮影响且可以直入甬江的一条关键航道,是中国大运河浙东段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大河上,有不少名桥、堰坝和碶闸,张鑑碶就是其中一座重要的碶闸。它在中大河入甬江的河口,控扼化子闸以东中大河流域的水位,并阻止海潮倒灌为害田地。同时,又是船只经此运河进入甬江进而直接交通海外的关键碶闸。

张鑑碶,不少地方写成“涨鑑碶”。关于这个名字,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该是“涨鑑碶”,碶闸,当然跟水的涨落有关。而且,在这一带,有张、陈、朱、胡四大姓,张姓只是其中一大姓。因此,不太可能用“张”姓作为碶闸名或村名的起头。

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地方志和一些档案史料中,一直写作“张鑑碶”,老地名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底蕴,名称怎么可以轻易更改?

被誉为“镇海修志第一人”的严水孚老先生,曾两度主修镇海地名志。他对地名的历史沿革了然于心。张鑑碶,最初是碶石的名称,建造年代约为北宋。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是在《宝庆四明志》中的《定海》卷关于“河渠、碶石”的文章中,为“张监碶”,位于“县西五里”,后乾隆、光绪、民国三个时期的镇海县志,在水利篇中都有记载,是“张监碶”。

据严水孚考证,“张”,是张望的意思。该碶是镇海西北大河、中大河、前大河三条河流的蓄、排总枢纽。古代人管闸,涨潮关闸,阻海水;退潮则开闸,放高溢的河水。当时没有计时工具,全凭经验和不断张望查看水流。所以,“张”是张望;鑑,是从上往下看。编撰地名志时,严水孚翻阅了康

熙字典,发现“监”、“鑑”、“鉴”三个字是通用的。因此,《镇海县水利志》上,“监、鑑、鉴”三字时有通用,而“张”字,却从来没有变化。而据镇海的另一位文史老人沈志远考证,“鑑”是镇压潮水的意思,这倒也和碶闸的作用符合。

数次改建带来的治水成效

明嘉靖《镇海县志》记载:“张鑑碶、二都、东乡之水籍碶宣泄、额设碶夫两名司其启闭并立两庄乡长以协守之”。该志书中未曾写明张鑑碶的孔数、孔径尺寸,但说明了碶的管理。古代一般设有碶夫以司启闭,小碶1人,大碶2人,甚至还有船过碶闸收费的规定。经考证,该老碶建在前大河右岸,离庙桥250米,共3孔,中孔为1.4米,两个边孔各为1.2米,碶旁有过船堰,堰宽4米。因该碶地处甬江与内河的交通要冲,而碶两旁土塘不时受进出船只影响,致使塘身低缺于碶门,留下水患灾害的隐患。

清乾隆十一年(1746),河南商丘人王梦弼任镇海知县。这是一个恪守职责的勤勉的官员。他重视水利,成功完成了钩金塘修筑工程和后海塘的重大改造工程。百忙之中,还不辞辛劳地主持纂修了《镇海县志》,历时六年成书,史称“乾隆《镇海县志》”。乾隆十七年,他请移建张鑑碶,获准。然后,推举乡里长者细查弊端并严格保护碶闸。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政府水利部门在甬江北岸江塘内新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碶闸,2孔,单孔直径宽2.5米,用钢螺旋启闭,也取名为张鑑碶,并新挖掘一条从白龙洋至闸口的排水河道,长度450米。因当时缺乏经验,碶底设定过高,排水不畅。1957年12月,在闸东10米处重建排架式新碶1座,3孔,单径宽2.5米,排水量每秒75立方米,取名为张鑑(新)碶。工程原设计用502支松桩、椿支承,为节约木材,宁波专署水利局审查修正改为无椿,基础利用黄泥三合土调包,成为当时的镇海(县)第一座碶闸采用无椿基础设计的工程。

1963年8月第12号台风带来暴雨,四天内降雨366毫米,内河水位上升达4.4米高程,受涝面积7.1万亩。在排涝时,从张鑑碶闸口沿中大河直至骆驼、长石、西河等涝区进行实地检查,发现闸前已无水可排,主要是因为沿河道中的桥梁宽度不足,每座桥的上下水位高低相差10-20厘米,通过桥梁的节节壅高以及河道断面不足所造成的。

为了充分发挥张鑑碶的排涝作用,当年8月水利部门报送了张鑑碶排涝系统配

套设计,计划拆建沿中大河阻水桥梁19座。贵驷、骆驼两段街河狭小,计划开挖新河。该工程于1963年12月5日动工,1964年8月14日竣工,共拆建桥梁12座。张鑑(新)碶建成,由于碶底低,又采用机械启闭,启闭省力,速度快,排水及时,排涝受益范围由上河系大市堰以下(庄市区范围)扩大到中河以及湾塘部分棉区,排涝面积由原来的3万亩扩大到5万亩。   

2016年,张鑑碶闸站提升工程被列入镇海区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同时列入宁波市防洪排涝“2020”行动计划的沿江泵闸项目。

新的张鑑碶闸站包含排涝泵站一座和水闸三孔,水闸设计净宽12米,工程建成后能有效缓解城区防洪排涝压力。新建闸站较老闸最大的不同就是增设了一处排涝泵站,改变了原来只能采用自排的泄洪方式。在河道水位低于甬江水位时,便可以关闭闸门,利用排涝泵站将河道积水排进甬江,实现及时排涝。

该工程也是镇海区首个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建设的水利工程,即设计、施工及采购等均由宁波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实施。工程设计挡潮标准为百年一遇,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2017年7月17日,正式举行通水仪式。

民间叙事中的人文元素

关于张鑑碶,流传着一首千年传唱的民谣:“镇海张礛碶,村姑救皇帝,布襕叉大旗,大脚封贵妃,凤冠霞帔留民间,龙凤花轿抬民女。”村姑救康王的美丽传说,世代相传。镇海的民间故事集中,选入了这则故事,还被改编成戏曲作品。先有越剧的《康王告状》,2016年,再次改编成《明州女子尽封王》。

在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点石斋画报》中,有一段关于“二月二”前后宁波镇海张鑑碶一带庆祝活动的报道:大旗引导,五色缤纷,鼓、彩阁、高跷,敲锣打鼓。其中有人面涂各种颜色,扮相各异。也有扮碶夫的,做碶闸的启闭动作。可见,许多庆典活动也是因地制宜。

秋光旖旎,到镇海一堵中大河风姿。河水清澈,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风带来水边独有的清新气息,让人心旷神怡。到了张鑑碶,但见现代化的碶闸美观坚固,那块石头上,“张鑑碶闸站”五个红色的大字赫然醒目。

近二十年来,镇海在水利方面,“姚江东排”、“镇海东排”工程,北支线、南支线,都是大手笔。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河道的功能,也越来越意识到水环境的重要性。兴水治水,水利千秋!(来源《宁波晚报》10月17日 A6版)


 
链接导航
| 首 页 | 致公简介 | 组织建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版权所有:中国致公党宁波市委员会 浙ICP备11026880号-1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马园路郎官大厦5楼 邮编:31501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