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作为文化多样性的象征,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智慧; 金银彩绣,以其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华非遗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4月27日,由致公党宁波市委会、宁波中华文化学院和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联合举办,中荷·致公驿站、囍园一人一艺新空间等承办的“国际非遗 品鉴东方 共创历史衣橱 国家级非遗金银彩绣主题展暨2024宁波大学国际学生非遗文化主题交流活动”在囍园拉开帷幕。 
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市委会主委王丽萍出席活动并致辞。致公党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金爱武,致公党省委会副主委、侨海联络专委会主任裘云庆,致公党省委会秘书长潘勤俭,省侨联副主席、致公党省委会侨海联络专委会副主任、浙江省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总裁季志海以及致公党省委会侨海联络专委会委员们应邀出席活动。 来自印度、摩洛哥、尼日利亚等10多个国家的宁波大学国际学生参加本次活动,深度体验金银彩绣国家级非遗传承的独特魅力。 
王丽萍在致辞中表示,非遗代代相传,承载着民众智慧和生活美学,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侨”与“海”是致公党最鲜明的特色,致公党市委会将积极发挥优势,为非遗传承注入更多新的活力。 她希望国际学生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当好融通中外文化的使者。 
金银绣的代表性传承人许谨伦老师,带着精美绝伦的绣品,通过视频与现场展示,将观众瞬间拉入金银彩绣的历史长河,画面流转间,金银丝线在经纬之间跳跃,犹如点点繁星,闪耀着匠人们的匠心独运与世代相传的精湛技艺。 在随后的金银绣沉浸式体验课堂中,现场每一位来宾都亲手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体验到了匠心独运的非遗技艺。 
在各国传统服装秀环节,世界各地的“大使”走上舞台,展示各自国家最具特色的代表性服饰。 
中国的汉服,巴基斯坦的“萨尔瓦”和“卡米兹”,印度的“托蒂”和“纱丽”,摩洛哥的“吉拉巴”和“卡夫坦”,也门的阿拉伯长袍,阿尔及利亚的头巾、长裙,马达加斯加的兰巴,尼日利亚的汗衫和花布裙...... 这些服饰承载着各自民族的历史记忆,每一道纹理、每一个色彩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涵。它们像是会说话的史书,静静地向观众讲述着不同国家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生活智慧的故事。这场视觉盛宴既体现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又展现出多元文化汇聚融通的和谐之美。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基地”揭牌仪式,致公党宁波市委会也将以此为契机,积极搭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桥梁,向在甬留学生、海外学子讲好中国故事、宁波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