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首页
>> 媒体聚焦 >> 媒体聚焦
【宁波日报】叶继春委员: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培育低碳新动能
发布日期:2023-02-20         阅读次数:
【文字 】【关闭窗口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市政协委员,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新能源所副所长叶继春谈到,加速产业能级跃升,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是绕不开的话题。目前,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双碳实施方案已为宁波的深度减碳提供了指引。但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宁波仍缺少重点抓手。我认为,宁波需要将产业转型、未来战略新兴产业布局与“双碳”目标紧密关联,进一步聚集产业绿色化发展,培育并释放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首先,宁波应全面梳理能耗重点领域,为节能减排找准方向。2021年,宁波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全社会用电量均居全省首位。宁波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面临着基数大、强度高的双重压力。宁波应进一步梳理重点能耗领域,组织力量进行减碳技术攻关和引进。

其次,宁波应合理量化技术的节能减排指标,为技术开发提供指引。比如,引入降碳减排的科学指标;适时推出“亩均碳排放”指标评估,倒逼企业采取低碳减排技术等。

此外,宁波应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建设智慧能源系统与能源储备系统,抢抓“双碳”机遇,培育绿色低碳新产业。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电力能源,合理规划生物质能、氢能等非电力可再生能源产业布局,并全面建成智慧能源系统与能源储备系统,从能源供应端实现降碳减排。在新产业培育方面,宁波也可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及智能家电、半导体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宁波还应完善政策保障,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双碳”科技创新专项实施机制,增加资金投入,重点支持前沿技术培育,降碳减排技术的开发和示范性项目的开展;进一步梳理“双碳”技术,打造若干个国内国际有影响力的专业领域;建立全市“双碳”科技创新数据库,加强对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的政策支持。


 
链接导航
| 首 页 | 致公简介 | 组织建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版权所有:中国致公党宁波市委员会 浙ICP备11026880号-1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马园路郎官大厦5楼 邮编:31501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