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自1987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是国内进入人口老龄化较早、老龄化速度较快、程度较深的地区。截至2021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比率高出全国7.4个百分点,高出全省2.6个百分点。预计到2025年,我市户籍老年人口接近200万,可能10个宁波人中3个是老年人。” 这一连串数字,让宁波市政协委员、象棋国家大师、国家级裁判励娴感受到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她聚焦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拓宽老年教育的建议》。 励娴委员在建议中提到,老年教育是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但眼下,仍然存在政府重视不够、教育资源供给相对不足等问题,亟待进一步拓宽和完善。 她建议,我市应加快制定有关老年教育的专门法律法规,以及保障和促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同时,画大老年教育半径,大力发展老年大学、社区学院、老年康养聚集地、街道乡镇活动室等教育场所,尤其各个乡镇、社区等单位要发挥自身优势,除邀请专业教师上课,还可挖掘社区内生资源,发挥居民自身力量,打造社区“居民学堂”。 她建议,定期开展各类教学培训,聘请有一技之长的社区居民或专业人士等担任课程讲师,让老年人多渠道、多方面接受再教育。面对一些老年大学热门课程“一座难求”现象,建议扩大老年教学课程体系,引入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课程设置,扩大招生名额。 “很多老年人跟随子女生活,户籍关系往往不与子女同一个社区,想就近加入社区学院有一定难度。”励娴委员呼吁,放低老年教育门槛,实行社区报备,让更多的老年人有就近学习的机会。这样一来,老年人不仅老有所养,更是老有所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助推社会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