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官僚体系中,主任一职可大可小,大可至党和国家领导人,小可至无品无级的村干部。但是有这样一种主任,虽有主任之名,实则无权无势,虽无权无势,却受人尊敬,令人敬仰;这个主任,麾下虽有人马,却事无巨细皆要费心,每一员将士都得因势利导,真叫做“事太琐碎、考核太多、责任太大、压力太大”。亲,你猜对了,这就是学校里的班主任!
班主任,除了与其他老师同样教书育人外,还背负了更多的责任,她要是个优秀的任课老师,和蔼的知心好友,慈爱的体贴长辈,她要懂授课、懂心理、懂时尚,她要察言观色、因材施教,她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茁壮成长。
是的,我所说的她,就是中国致公党党员、宁波市东恩中学高级教师程鸿珊老师,有着三十四年的教龄、在班主任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了三十一年的优秀教师。
初识程老师是在2009年,彼时我正申请加入致公党,在一次支部大会上第一次遇到程老师,干练的短发却有着柔和的眼神,浑身散发着师者的魅力。入党后与程老师的接触逐渐多起来,那时她是支部的副主任,常常指导我这个新党员如何做得更好,她的细心、热情、真诚都感染着我,亦师亦友。每次请程老师帮忙,她也都热心相助,宛若邻家大姐。其实早在此之前,我就有机会成为程老师的弟子,但是一段阴差阳错令我与东恩中学擦肩而过,不然,今天的弟子写自己的老师,该算是一段佳话罢。
任何一项工作干久了都会厌倦,而程老师却在可以在选择不干的班主任的岗位上干了三十多年。诚如她自己所说,班主任就像一块“抹布”,班级里角角落落的大小事儿都得照顾到,但工作琐碎,问题多元又比较难解决,做了工作又很难量化。因此,有部分教师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不愿意当班主任也就在所难免了。但程老师却做到了,不但做到了,还做得很优秀。那么,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与情怀让程老师选择了坚持?我试图走进程老师的内心深处,去探究她从教三十四年来的点点滴滴与风风雨雨。
1982年,程老师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绍兴分校(今绍兴文理学院之前身),分配于时为上虞市的东关中学,在东关中学三年半的时间里,程老师认真专研,业务能力快速提高,不过三年功夫,便带班成为班主任老师。后来,程老师又回到浙江师范大学本部深造,并于1986年调回至宁波市东恩中学任教。
那时的中华大地百废待兴,尊师重教之风重开,同各行各业一样,中学教育也急需人才,尤其需要有经验、业务好、能力强、会带班的班主任老师。在这样的情形下,程老师挑起学校工作大梁,担任高中部的班主任老师,就这样,在东恩中学高中班主任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三个年头。
这么多年里,程老师任劳任怨,不计较得失,一心只为学生好。学校要求早上7点开始点名,但是程老师却总是提前20分钟达到班级,一天的授课结束后,又忙着改作业、备课,直到深夜。她因此而自嘲:“每天起的比鸡早,睡的比鬼晚。”我想,唯一能形象刻画这场景的,大概只有我少年时代不停传唱的那首老歌:“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呕心沥血您在写教材,高大的身影映在您窗上。”更令我感动的是,程老师在生产之后连产假都没有休完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一边是嗷嗷待哺的骨肉婴儿,一边是渴望求知的莘莘学子,在应得利益与工作责任的天平上,程老师终归还是倾向了党的事业。
1998年,宁波市中学布局调整,东恩中学高中部被撤销,程老师本应转至它校任教。但是,这样的教学骨干力量哪个领导肯放走啊。于是,校领导三番五次动员程老师能够留下来,程老师毕竟对这工作了十多年的学校感情深厚,最终选择了留下来。
过去,程老师面对的是心智比较成熟的高中生,而现在选择留下来,面对的却是还比较幼稚的初中生。从小学到初中是一个质的飞跃,学习方式、生活方式都有很大改变,有些小孩子一下子很难适应,于是出现逆反、厌学、颓唐、掉队等问题,还有一些“熊孩子”爱搞恶作剧,实验课上乱倒试剂,课堂上到处乱戳,虽然可能并无恶意,但却会造成严重后果。作为班主任,程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与学生坦诚交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她积极家访,让学校与家庭共同努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因为程老师认为:“使每个青少年都能把握青春航向,走好人生的关键一步,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共同协调,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程老师以她的爱心与耐心言传身教着每一个学生,她既是老师,又如父母,更是朋友,因此学生对她也特别信任,一些叛逆少年在她这里迷途知返,甚至在面对“早恋”这样敏感的话题时,程老师也能把握自如:程老师引以为豪的是,她的得当处理反而成就了班里的一对儿,既没有耽误学业,又获得了真爱,最终牵手。在百度贴吧的“东恩中学吧”里,程老师是学生们热爱的好老师,很多学生称她为“鸿珊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民间评价”才更真实,更接地气。
辛勤的付出结出丰硕的果实,程老师从教生涯里几乎年年都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她指导的学生在各式英语学科竞赛中也屡屡获奖。
从教三十多年,程老师桃李满天下,有很多学生都成就了一番事业,并且和程老师一直保持联系,这其中,程老师高中教学阶段的关门弟子、如今的同事、东恩中学德育处主任、学校社会学科任课教师胡勇老师感慨颇多。
一个细雨沥沥的夜,我与胡老师约在一处茶馆,茶香萦绕在小小的茶室内,说起程老师来,胡老师侃侃而谈。胡老师坦言自己曾经是一个有些封闭、孤僻、内向的学生,当时他考入东恩中学高中部时,心中是有些迷茫的,但是程老师却让他当了班长,协助自己管理班级大小事务。在程老师的精心教导下,胡老师变得开朗、自信,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最后成功考入宁波大学。胡老师说,程老师身上除了严谨、负责的教学态度,更有着为人师者的宽厚以及不严自威的独特气质,所以班级团结,师生戮力,将一个本来组建时平均成绩并不高的班级带成优秀班级,高考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带班的同时,程老师还担任年级组长一职,这也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岗位,但程老师依然毫无怨言。胡老师说,程老师就是这样一位一心只为学生、责任感极强的好老师,她不善钻营,只求业务精专,否则以其资历和业绩,早就可以弄个校领导当当。
胡老师娓娓道来,我细细聆听,其中一个故事让我感触颇多。高中二年级时文理分班,胡老师以及大部分同学选择了文科,但学校从教学角度出发,安排程老师去带了理科班级。胡老师等一干同学心中颇不平静,十分留恋程老师,于是胡老师带头给校长写了一封信,希望学校能考虑同学们的感情而继续让程老师带班。虽然最终并未如愿,但学生们这样自发地挽留程老师的行动足以说明程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对程老师的爱戴。师生关系融洽至此,夫复何求!
最后,胡老师由衷地说,是程老师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至今仍能沐浴程老师的智慧之中,深感荣幸,程老师的行为与事迹也是自己的努力方向。
在与胡老师的交谈结束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想,现在我大概可以试着回答“是什么让她选择了坚持”这个问题罢。
首先是程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忠诚。既然当初选择了师范,既然曾经有机会放弃却没有放弃,那么,从那一刻起,程老师就决定忠诚地守卫着自己的人生轨迹。
其次是程老师对教育工作的那一颗赤诚之心。她热爱教育事业,她热爱自己的学生,她愿意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教书育人这份天底下最崇高的事业,更愿意与她的学生紧紧联系在一起,指引他们跨过青春的陷阱。
再次是程老师对孩子们的热爱与真诚。她舍不得孩子们哪,她看不得小小少年有很多烦恼啊,她愿意用自己的全部所学为学生们搭起通往自由世界的智慧桥梁。
即将搁笔时,我想,我该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我对程老师的敬仰之情呢?思前想后,或许只有用我那跑调的嗓子,发至内心地为您吟唱:
“新长征路上老师立新功
一群群接班人茁壮成长
肩负祖国希望奔向四方
您总是含泪深情凝望
啊……每当想起您
敬爱的好老师
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
……
(郑甬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