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俊峰)
意大利乃人类古文明之重要发源地,它地处南欧亚平宁半岛,沐浴在地中海宜人的气候里,国土颇似一条有力的巨人之腿,伸进开阔的地中海,忍受着历史的血与火的炙烤,享受着大海的潮汐洗礼,不同文明在这里碰撞、冲突、对话、融合。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诞生过人类历史上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在其全盛时期,帝国疆域跨越欧、亚、非三大洲,其幅员之辽阔,民族之多样,语言之繁多,宗教之迥异,治理之有效,令后世艳羡,难以踵武。意大利则是当年罗马帝国的京畿地区,它主宰着庞大的罗马帝国,向着全帝国的人民发号施令,享受着它无与伦比的威权与荣耀。意大利首都罗马城里又有一座城中城,它就是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所在地,也是世界天主教徒的圣地,整个意大利的国民大多信奉天主教。意大利更是一个艺术王国,整个亚平宁半岛就是一条艺术长廊。所以,意大利之旅既是一次历史之旅,向历史纵深探索的人文之旅,也是一次感受、欣赏与沐浴艺术经典的精神之旅,更是一次感悟宗教真谛、参悟与领略真善美之心灵旅程。
一世之雄,而今安在?
神奇意大利之旅,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呢?当年罗马帝国的创建者──奥古斯都(原名盖乌斯·屋大维·图里努斯(Gaius Octavius Thurinus),他的名字首先跃入我的脑海,他是何等英武神勇、远见卓识,而今安在?就从寻觅他与他的帝国踪迹开始吧!
罗马城亦称“七丘之城”,七丘之一的帕拉蒂尼山(Palatino)居于七丘之中心。罗马竞技场(Colosseo)和君士坦丁凯旋门(Arco Di Costantino)与帕拉蒂尼山毗连,属罗马城核心地带。宏大的罗马竞技场里,许多地方早已坍塌,但仍能让人感受到它的宏大与开阔,可以想见当年场景,罗马贵族、达官贵人安坐在这可容纳五万人的看台上,一边下棋、聊天、做饭,一边欣赏着竞技场上人与兽角斗,或者人与人角斗(Gladiators),这种残忍的享受旷古未闻。站在竞技场高台之上,近观君士坦丁凯旋门,远眺提图斯凯旋门,侧面则是拉丁人的圣山帕拉蒂尼山。走出竞技场,跨过马路,爬上并不高的帕拉蒂尼山,感受一番古罗马人的神圣中心。在古罗马人的心中,它是一座圣山,山上有奥古斯都居住过的宫殿(Casa Di Augusto),还有弗拉维宫殿(Flavian Palace)、图密善竞技场(Stadium of Domitian)等,不过今已为废墟,但从遗存的残垣断壁可以在我们的想象中重现当年的宏大与壮观。帕拉蒂尼山一点都不高,却能令人产生敬畏之感、神圣之感和崇高之感,它在历史的星空中闪烁出几多耀眼的光芒、产生了西方世界的“千古一帝”奥古斯都,将罗马文明推向后世难以企及的巅峰。于是,我们沿着台伯河畔而上寻找他的遗迹,在“加富尔桥”(Ponte Cavour)旁边发现了“和平祭坛”(Ara Pacis),后世“复原”的古代祭坛。它是古罗马时期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为了庆祝奥古斯都打败高卢人、征服西班牙人、为地中海地区带来和平而建造的。公元前十三年,由元老院委托希腊工匠建造,四年后完成。在时光流逝与岁月剥蚀中,这和平祭坛渐渐消失了。十六世纪,人们发现了早已丢失的祭坛雕刻碎片,也陆续在巴黎和佛罗伦萨找到另一些碎片,最后在十九世纪由考古学家拼接“复原”完成,再现了这无价之宝的真实原貌──突起的方形基座中央立着祭坛,四周有围墙圈起,装饰着由纯白色的卡拉拉大理石所刻成的浮雕,描绘当年游行的盛况,密密麻麻的人像,真实再现了奥古斯都皇族成员的面貌。
在“和平祭坛”的一边则是有些破败的奥古斯都陵墓(Mausoleo di Augusto),这座陵墓距离台伯河不远,直径87米,是皇帝自己在公元前28年为自己与后代设计的永久墓地。入口处矗立着两根方尖碑,不过一根已被挪放在奎里纳雷广场,另一根则被挪放在埃斯奎里诺广场。奥古斯都于公元14年葬于此,此前有他的侄子、也是他的女婿的马切罗先葬于此。中古世纪之后,这里被改为碉堡,当作葡萄园、私人花园,十八世纪还举行过斗牛赛。眼前凸现的是一处久远失修的大“土墩”,如不特别提示,人们怎么也不会相信它就是奥古斯都的陵寝。
一代雄主,生前缔造了强盛的罗马帝国,文治武功鲜有匹敌,创造了不朽的千古帝业,生前是何等荣耀,“一世之雄,而今安在?”(How are the mighty fallen?)奥古斯都的陵墓如此破败不堪,凄凉之极,令人欷歔,不免生出无限感慨!东西方文化迥异,但在这一方面却有何其相似乃尔,回眸东方,遥望古长安郊野,千古一帝秦始皇,身后不仅凄凉,而且污水千年泼不断,骂名万代还复来,令人悲叹!
基督信仰绵延滋长
相对于当年辉煌至极而后来又破败不堪的罗马帝国皇陵──奥古斯都之墓,以及他的帝国,曾经备受欺凌的基督教与基督徒们则是一番完全不同的命运:起初,基督徒们柔弱不堪,手无寸铁;面对罗马人的金戈铁马,他们只能以超强的毅力,默然忍受各种迫害,最后竟能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和“弱胜强、柔克刚”之策略,抵挡住了强大无比的罗马帝国之威权,而基督徒们所凭借的唯有他们笃信的基督信仰,由此可见,道家之至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啊!
在罗马市台伯河畔,巍峨耸立着“圣天使堡”(Castell Sant’Angelo),所在地原来曾是哈德良大帝于公元130年为自己家族修建的坟茔,由于发生了一系列不幸的事件,起初被迁进奥略里安城墙内,防止敌人入侵,590年,瘟疫横行肆虐,据说民众游行至此看到天使长米迦勒(Archangel Michael)在人们头顶端将宝剑收入剑鞘,都说这象征着瘟疫即将结束,于是他们把城堡改名“圣天使堡”。中世纪,这里成了一座监狱,后来教皇令其加固,作为防御堡垒工事,并在它与梵蒂冈之间筑了一条走廊;若遇政局不稳,发生动乱,便可直接通过走廊遁入城堡中,圣天使堡是一座坚如磐石的堡垒,它可谓固若金汤,同时又是攻防兼备的,在冷兵器时代,又可以从这里向敌人发起攻击,又可随时撤回城堡,躲避敌人的攻击。一层又一层,登上城堡顶,可以环视整个罗马城,美丽的台伯河就在它脚下流过,向西望去,梵蒂冈近在咫尺。从圣天使堡直到梵蒂冈,首先进入梵蒂冈开阔的圣彼得广场,这里是世界天主教教徒心目中的圣城,圣彼得大教堂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世界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它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教堂,基督教世界至高无上的皇都。虽然没有国门卫士把手,这里的贝尼尼长柱确实是梵蒂冈与意大利的国界线。整个梵蒂冈虽只有0.44平方公里,从1929年以来,它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以雷欧利内(Mura Leonine)城墙和圣彼得广场上的贝尼尼长柱与罗马市为界;这个城邦国家有它独立完整的国家机器,有行政、司法、警察、邮政和军队。圣彼得广场能容纳30万人,广场长340米、宽240米,被两个半圆形的长廊环绕,每个长廊由284根高大的圆石柱支撑着长廊的顶,顶上有教会史上142名圣男圣女雕像,人物神采栩栩如生。1856年,广场中间竖起了一座41米高的埃及方尖碑,它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的。方尖碑两旁各有一座美丽的喷泉,涓涓的清泉象征着上帝赋予教徒的生命之水。走进圣彼得广场,人们不禁为这宏大、庄严、肃穆的气场所震慑,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圣彼得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是世界第一大圆顶教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中央的圆顶是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两重结构,内部很明亮。圆顶下是教皇祭坛,用贝尼尼创作的青铜华盖覆盖着,圣彼得墓就在礼拜堂里。登教堂正中的圆穹顶以环视眺望整个罗马城;从圆穹内环形平台则可俯视教堂内部,圆穹内壁有许多大型镶嵌画,如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的雕像,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油画等不朽之作。彼得是耶稣的12个门徒之一,也是耶稣最亲密和忠诚的门徒。君士坦丁大帝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了这座罗马式和巴洛克式风格的教堂,称老圣彼得大教堂。后来毁于战乱,尼古拉五世颁发重建命令,耗时长达120年,由多名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住持设计施工,1626年正式告竣,举行盛大落成仪式。据说圣彼得就埋在这座教堂内,1940年梵蒂冈的发掘者声称,他们在圣坛下发现了彼得的遗骨。罗马天主教神学界把彼得确认为其为首任教皇和罗马第一任大主教。如今在意大利宗教气氛浓厚,宗教信仰深入人心,意大利人多信奉天主教,亚平宁半岛处处是教堂,其中以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与米兰大教堂、威尼斯圣马可教堂、佛罗伦萨百花大教堂等最为著名,属世界十大教堂之列。
当年,罗马帝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无情镇压与残酷迫害基督教徒,甚至不惜对他们的圣城耶路撒冷进行毁灭、屠城。但是结果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基督教的信仰在罗马帝国内顽强地存活下来,像植物般慢慢滋长,最终征服了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or Gaius Flavius Valerius Aurelius Constantinus Augustus)。君士坦丁大帝不仅自己开始信仰基督教了,而且还在313年联合东部皇帝李锡尼颁布了《米兰敕令》(L'Editto di Milano),给予基督教以合法地位,并归还了以前所没收基督教堂和财产,到公元392年,基督教进一步升格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至此基督教在罗马帝国获得全面胜利。
艺术生命 达于永恒
曹丕在《典论•论文》里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由此可见,文学可使人声名远播,甚至达于永恒,莎翁亦认同此理,于是便有诗赞文学,曰“倘若人尚存,目可睹,这诗便永留存,并给你永恒之生命。”(“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文学与艺术是完全相通的,艺术又与宗教紧密相连,任何重要的宗教题材都要通过艺术表现出来,使之永恒。意大利是一个宗教的圣地,更是一个艺术的王国,它有遍及全国各个城市与乡村的各类艺术建筑、雕塑与绘画,甚至可以说许多意大利的城市设计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许多地方都有露天博物馆,城市大小广场上尽是各个时期各种艺术作品的展示窗。在历史上意大利曾产生了以列奥纳多•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等文艺复兴三杰为代表的世界级艺术大师,意大利的博物馆遍布全国,其中有馆藏米开朗基罗“大卫”雕塑原件的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美术馆(Galleria dell’Accademia)、设于斯福尔扎城堡(Castello Sforzesco)内的米兰市博物馆,以及馆藏制作精美玻璃制品的“玻璃博物馆”(Museo Del Vetro)等等。在意大利这个艺术博物馆王国里,更有许多世界著名的博物馆,最为著名的有乌菲齐美术馆(Galleria degli Uffizi)和跻身世界三大博物馆之列的梵蒂冈博物馆(Musei Vaticani)。意大利是一个艺术作品的海洋,身处其中,方能体味法国小说家司汤达当年在观赏佛罗伦萨圣十字教堂时的感受,在意大利期间,我们一直都强烈地感受着“司汤达综合症”(Stendhal syndrome or Florence syndrome)在心灵深处的激荡与震撼,那么就让我们匆匆一瞥这两座艺术宝殿的几件代表性瑰宝吧!虽不能尽兴,亦可达到“尝鼎一脔”之功效。
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Galleria degli Uffizi)建于1560年,是意大利历史悠久、最负盛名的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最著名绘画艺术博物馆之一。在意大利语里,乌菲齐(Uffizi)是“办公室”的意思,因为这里曾是显赫一时的美第奇家族办公的地方。美第奇家族是大银行家,被称为佛罗伦萨“无冕王”,实际统治佛罗伦萨近3个世纪。这个家族在15 世纪至18世纪期间出了3位罗马教皇和两位法国皇后。从科西莫一世开始,美第奇家族热爱艺术,资助了包括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多纳太罗(Donatello)等在内的众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并世代收藏各种艺术品,美第奇家族最后决定把他们所有的艺术收藏品都捐赠给托斯卡纳政府,并作为佛罗伦萨的遗产保留下来。乌菲齐美术馆馆藏10万多件艺术珍品,按照创作时间和创作流派分为46个展厅,其中最著名的有波提切利的《春》(La Primavera)、《维纳斯诞生》(La Nascita di Venere),达•芬奇的《三博士来朝》(Adorazione dei Magi),同时还收藏另外两个艺术大师桑德罗•波提切利和菲利皮诺·利皮的同名画作,米开朗基罗的《圣家族》(Sancta Familia)、提香的《乌尔比诺维纳斯》(Venere di Urbino)等,这仅仅是这个美术馆价值连城的珍品中的寥寥数件,就已经使人目不暇接了。若时间允许,慢慢品赏、细细咀嚼数月也未必能完全满足啊!
梵蒂冈博物馆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堪与英国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卢浮宫媲美。早在公元5世纪就有了雏形,16世纪时,博物馆与圣彼得大教堂同时扩建。它现拥有12个陈列馆和5条艺术长廊,艺术藏品汇集了希腊、罗马的古代遗物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华,馆藏多为罗马天主教会多少个世纪以来收集与积累的稀世文物与艺术珍品,其中不仅有出土的古代经典雕塑“拉奥孔”(The Laocoon and his Sons)等,还有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肖像画《在旷野的圣哲罗姆》(St. Jerome in the Wilderness)、拉斐尔的《雅典学院》(La scuola di Atene),以及许多其他艺术大师的重要作品。在拉斐尔精心装饰的西斯廷礼拜堂(Cappella Sistina)里,更有米开朗基罗所绘的《创世纪》(Storie della Genesi)穹顶画和《最后的审判》(l'ultimo restauro)壁画,这是馆内最震撼人心的经典之作啊!米开朗基罗历时四年,仰天朝向天花板作画,最后终于完成了旷古未有之杰作;在天花板上,由9幅中心画面组合而成的《创世纪》与正面墙壁上的《末日的审判》构成一个完成的宗教主题。在这天花板上,他展现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过程,又在墙壁上,画出末日审判时的阴郁绝望之气息。米开朗基罗由于持续四年仰面作画于天花板,颈椎变得僵硬,无法正常直立行走,看书则需将书置于头顶仰视。欣赏米开朗基罗的这些惊世骇俗的艺术后,不由地使人感佩赞叹!如无神助,这些艺术的诞生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如果他没有高超、精湛的艺术技巧,如果他没有坚定、炽热的宗教信仰和为艺术献身的精神,要在天花板上完成这部史诗般的作品几乎是不可能的。歌德感叹地说,“未去过西斯廷礼拜堂,就无法了解人的能耐有多大。”
罗马帝国之功业虽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但帝国与其开创者奥古斯都的辉煌与荣耀几乎止于刀兵停歇之时,更不要说他们暗淡与凄凉的身后事。既然担当了生前事,也就不在乎后世的飞短流长。宗教与艺术则超越时空,从古绵延至今,融入人们的心灵与脑海,深深地影响着一代代人,也跨域了民族、种族的阻隔,成了人类共同的沟通与交流管道;在古代艺术经典中,仍能感到它们巨大的震撼力与穿透力,感受到古人跳动的脉搏与心灵深处的幽情。
|